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全球快报:流动性与估值偏低 今年以来15家港股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
来源:中国财富网     时间:2023-07-06 08:22:44

7月5日早间,港股上市公司蒙牛及雅士利国际联合公告,蒙牛对雅士利国际进行私有化的所有条件均已达成。自当日下午4时起,雅士利国际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正式撤销,公司近13年的港股之旅画下句号。

今年以来,港股公司私有化案例频现。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来共有15家港股公司宣布主动撤离港股市场,其中4家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从港股退市,11家港股公司宣布启动私有化计划。


【资料图】

在港股分析人士看来,股价长期处于低位、股票流通量及交投量低、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是相关公司主动挥别港股市场的主要原因。并且,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进行私有化的成本相对较低,对公司大股东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成交低迷致融资能力受限

6月以来,港股公司私有化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共有6家公司先后披露相关方案。当中既有老牌休闲食品企业达利食品,也有央企保利集团旗下的保利文化。

6月27日晚,达利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许世辉拟通过融世国际,向其余股东提出以协议安排方式将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建议,私有化价格为3.75港元/股,较达利食品发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约37.87%。

达利食品成立于1989年,旗下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等多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2015年底,达利食品在港股主板上市,此后多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整体保持上行趋势,公司股价却自2018年以来一路走低。

“由于股价低迷,公司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达利食品认为,公司股份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公司在业内的地位,也没有向市场传达其真实价值。自2015年首次公开发售以来,公司没有通过股权发行筹集任何资金,因此维持上市地位从融资角度而言意义有限,但仍会产生维持上市成本。” 达利食品一语道破了多家港股公司的痛点所在。目前,前述11家正在推进私有化进程的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下,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不足100万港元。

保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公司表示,鉴于股价表现和低流动性以及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目前公司从公开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期望在可预见的将来有重大改进,从港交所退市可减少公司维持上市地位有关的成本和管理资源,使公司结构更具成本效益。

根据公告,保利文化与要约人保利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中艺世纪文化订立合并协议,建议由要约人通过吸收合并私有化公司和撤销上市地位,向公司H股股东以现金支付每股H股8.88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约77.6%。

在港股分析人士看来,流动性不足、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偏低是港股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港股的机构投资者较多,更侧重于价值投资,不会频繁买卖;另一方面,港股资金更加偏好蓝筹股和明星股,大部分中小市值以及成长性相对较弱的公司受到的关注度有限,成交低迷,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私有化后聚焦长期增长

事实上,对于业务正处于波动期和重要发展战略期的企业,私有化既可以避开股票市场的短期纷扰影响,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实施,又能够使得企业不受公众公司监管政策约束,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

据记者梳理,年内披露私有化方案的公司主要来自地产建筑、能源及消费零售领域,超过一半的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在10亿港元以上。大部分公司欲在私有化后推动现有业务转型与重组、探索新的发展机遇等,以谋求长期增长。

以保利文化为例,公司董事会预计文化及艺术产业复苏、重新找回客户及重振客户势头仍需要时间。保利文化称,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公司需统一梳理战略和业务方向,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和长期增长策略。私有化完成后,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制定长期战略,避免因作为上市公司而承受的市场预期压力及股价波动风险。

从事差别化涤纶面料染色加工的永盛新材料,计划退市后将自身业务与董事会主席李诚旗下企业进行整合,形成生产及分销涤纶长丝纺织品的完整链条。据悉,今年6月底,李诚提出以58.7%的溢价私有化永盛新材料。

此前,有港股公司在退市后选择“重整旗鼓”,拟再战资本市场。例如大连万达商业,其于2016年从港股退市,此后通过一系列重组将商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及增值服务业务整合进万达商管,日前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不过,记者留意到,金鹰商贸集团、海蓝控股等多家正在推进私有化的公司,则在公告中明确表示,退市后不会谋求在其他资本市场上市。

在港股私有化案例持续增加的另一面,港股市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递表上市。尽管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表现平平,但截至目前有近百家公司在港股市场门前“排队”。并且,随着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落地,港股市场能够服务和接纳的新兴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当上市的需求不再能得到满足,维持上市地位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在此情况下,主动退市对这些公司而言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文转自:上海证券报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