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这片该爆啊
来源:电影爬虫     时间:2023-08-07 15:01:03

《孤注一掷》点映两天,票房已经快 4 亿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史上最有意思的暑期档,又跑出了一匹大黑马。

先说争议。

任何一部能大爆的电影,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议。

但这两天围绕着《孤注一掷》的争议,基本上都与电影本身无关。

很多人骂《孤注一掷》,持的是这样的观点:

《孤注一掷》的 " 大规模点映 " 与提档无异," 扰乱了市场秩序 "。

另外,因为影片还未正式上映,所以豆瓣迟迟没有开分,有网友直接扣帽子了,说《孤注一掷》作为一部反诈电影却在诈骗,是在侵犯观众的 " 评价权 "。

聊聊我的看法。

点映本来就是电影宣发手段的一种,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何谈 " 扰乱市场秩序 "?

恰恰相反,《孤注一掷》点映大卖,体现的正是我们的电影市场还挺符合市场规律

有人说了,你明明是点映,排片却这么高,难道不是在挤压其他电影的市场份额吗?

首先,大规模长时间点映,《孤注一掷》不是头一个,而且,不管是论规模之大还是时间之久,《孤注一掷》也都排不到第一名。

另外,《孤注一掷》点映第一天,排片 15%,这个数字不低,但远没有达到 " 挤占其他电影份额 " 的程度,然而,排片 15%的影片靠着超高的上座率拿到了日票房冠军,那第二天排片增加到 20%左右,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影院经理们不是傻子,有利可图,当然会上赶着给增加排片。

什么叫市场,这就叫市场,没有什么竞争比拿上座率来竞争更良性了。

说回来,《孤注一掷》这片能在大规模点映的第一天就拿到 15%的排片,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影院经理们之前看片之后觉得这片能卖。

不是随随便便一部电影想点映就能要到高排片的,很多片压根不敢大规模点映,一点映就露馅,正式上映就没戏唱了。

这就说到豆瓣网友给《孤注一掷》扣的帽子了," 侵犯评价权 ",简直是无稽之谈。

看完电影想评价,平台多了去了,微博知乎小红书各种地方我都看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好评差评都有,没人侵犯谁的评价权。

豆瓣开不开分,以我的经验,完全是由平台自己决定的,有的电影只有几百个人看过就会开分,有的电视剧快播完了都不开分。

《孤注一掷》敢玩大规模长时间点映,也不至于会怕豆瓣开个分就把场子给砸了。

电影如果真质量不行,你提前一个月点映每天哪怕给 80%排片,没人会买账,最后死的是影院。

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巴不得多出几部《孤注一掷》这样的电影来大规模点映,场场满座,带热的是大盘。

这样的电影会挤占其他电影的市场份额吗?其实不会,大盘热起来了,其他电影只要质量过硬,也一定能分得一杯羹,如果质量更硬,那也不怕被谁挤占。

说到底,点映是营销手段,是卖票的办法,但一部电影是否真的能卖,始终还是观众说的算。

而真正值得讨论的,永远都是电影本身。

《孤注一掷》这部电影,满分十分,我能给到七分,整体我挺喜欢的,影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已经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到了足够敢拍。

说这片敢拍,是因为题材。

影片号称取材自全国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

" 真实 " 二字,最难拍。

难在导演得在 " 真实感 " 和 " 戏剧张力 " 之间寻求平衡。

不够真实,观众不信服,戏剧张力不够大,电影不好看。

好在,《孤注一掷》的题材先天对观众有吸引力。

当影片把镜头对准缅北,让观众看到真实的 " 诈骗工厂 ",看到那些只有在社会新闻和都市传说里听到过的人和事儿,观众瞬间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

听说过没见过,就特别想一探究竟。

只知道被骗到缅北的人过得非常惨,怎么个惨法儿?只听过网络赌博十赌九输多是被骗,是如何被骗?

电影还真给了我答案。

《孤注一掷》吸引观众的地方在于,题材足够猎奇也足够有话题度,电影能让观众感到 " 全程高能 ",也在于影片用极大的信息量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如何把信息传递给观众,是有技巧的。

如果只是为了让观众了解诈骗,那为什么观众不找些新闻片来看呢?

说白了,电影必须比新闻片拍得 " 好看 ",导演申奥也做到这一点了。

跟随张艺兴饰演的男主角潘生的视角,观众完成了一次深入 " 诈骗工厂 " 的奇妙体验。

潘生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他被骗到了缅北,但同时又不得已而参与了诈骗。

主人公的身份属性,使得影片对 " 诈骗工厂 " 的展现颇为全面。

观众看到的是完整的产业链。

申奥的拍法也非常高明,拍犯罪奇观,他按日常来拍,在他的镜头下,诈骗工厂也是工厂,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有着完整而清晰的产业链。

骗子们各居其位,分工明确,骗术手段已成体系,工业化运转。

影片中有一幕我印象特别深刻,电影里一个个被骗过来的程序员坐在破败的厂房中敲着代码,仿佛也是在辛勤工作,但工作的内容,却是谋财害命。

越是拍出日常感,越是让人触目惊心。

导演让我们看到了受害者是如何变成施害者的。

一场骗局之后,我们看到了 " 诈骗工厂 " 的庆祝,诈骗头子陆经理笑容满面,春风得意,成堆的钞票摆在众人面前,烟花在天空中格外绚烂,仿佛他们不是在诈骗在犯罪,而是真的在努力赚钱。

影片中金晨饰演的梁安娜甚至一度迷失,品尝到甜头之后,她还想劝潘生留下继续赚快钱。

那些和潘生一起被骗到诈骗工厂的程序员们,已经一改初来乍到时的忐忑与恐惧,在真的赚到钱了之后,开始被贪欲吞噬。

把犯罪集团当正常公司来拍,才能拍出荒诞感,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张力。

人性之复杂,人性在贪欲面前之不堪一击,也得以体现。

但犯罪集团毕竟不是正常公司,当你已经觉得陆经理也有点人味儿,似乎和正常公司的经理没什么不同时,陆经理又拿起了枪,一言不合就要杀人。严刑逼供,用竹签戳指甲,用铁棍打断腿,对于诈骗工厂来说,似乎都是再随意不过的事情。

当暴力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片带给观众的冲击力也就更大了。

所谓尺度,其实是叙事的变奏,展现暴力不是目的,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导演想要的效果。

代入被骗到 " 诈骗工厂 " 里的潘生和梁安娜,挺害怕的,代入到被他们设局诈骗的赌徒阿天,我更感到后怕。

看电影前的我,多半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也多少低估了诈骗集团的手段。

影片里的阿天,本来前途无限,却因为看到了网赌广告而沉溺其中,先是尝到了一点甜头,然后就一输再输,最终输到一无所有。

为了把阿天 " 洗白 ",诈骗集团无所不用其极,充当反将的梁安娜不断给阿天透露有 " 内幕消息 ",将他一步又一步地诱入深渊。

从棋牌到赌球再到炒币,阿天走进了诈骗集团设计好的圈套,最终被贪欲吞噬。

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之前看到类似的故事,都会嗤之以鼻,觉得自己自控力够强,这些诈骗分子根本不会有机可乘。

但看完电影后我特别后怕,人都是有贪欲的,诈骗集团无孔不入,只要你有贪欲,就有可能受骗。

影片以高学历高智商的潘生做主角,也是告诉观众,不管你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光鲜,不管你觉得自己似乎离诈骗离缅北有多遥远,你都有被骗的可能,因为这些危险就潜藏在我们身边。

《孤注一掷》把这些拍出来,就是让观众作为旁观者亲眼看到骗子怎么骗人,受害者又是如何沉沦,目睹了惨状,观众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会轻易被骗了。

影片的宣传语是 " 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 ",挺直白的,但也挺实在的。

一部电影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同时又起到了警醒观众的作用,那就该成为爆款,值得大卖。

《孤注一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

首先,男主角潘生的戏份较弱,有几分 " 虚假的主角 " 的意思,光芒被反派和支线遮盖了不少,存在感不够强,主线故事一度不够连贯。这和表演也有关系,张艺兴的表演不算拉跨,但王传君和孙阳实在是太过耀眼。

其次,影片的后半个小时有点为了成功营救而成功营救,略显懈气,没能成为影片真正的高潮段落,使得全片有 " 虎头蛇尾 " 之感。

不过,有一点我必须得说,最后的营救部分,虽然主旋律色彩挺重的,但依然足够写实。能把警察出国执行任务遇到的窘境拍出来,能把他们拍得没有那么无所不能,已经很令我感到惊喜了。

要知道,现实永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不是每一个被骗到缅北的人都有机会全须全尾地被成功营救。

看看片尾的彩蛋我们就会感到触目惊心,某个受骗者消失的手指,仿佛也在提醒着我们,电影里拍出来的,比起真相,已经美化太多了。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