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3-08-29 10:47:46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支持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省金融资源丰富,近年来金融行业运行稳中向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省金融业自身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资料图片)

山东省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2022年达到21240.6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本外币贷款平稳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本外币存款增速加快。截至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0%,比2021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运行稳中向好。银行业运行平稳,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柱能力持续巩固。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3818.75亿元,负债总额177159.4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581.21亿元,不良贷款率1.28%,实现连续四年下降。保险业资产规模和保费收入平稳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22年全年,山东省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410.31亿元,山东省(不含青岛市)保险业资产总额8438.54亿元,为经济社会承担风险保障责任349.87万亿元,赔付支出988.84亿元。此外,小额贷款、民资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发展健全,服务地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尽管山东省金融行业实力持续增强,但对标我省经济大省地位,以及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对比,我省金融实力总体来看仍不够强,金融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从金融行业增加值看,我省金融产业本身发展不充分。2022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5203.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其次,从金融机构数量和服务能力看,山东省银行资源丰富,但是银行业信用状况偏弱,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仍存在“小、散、弱”问题。

山东省银行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均居全国前列,拥有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恒丰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在山东省内都有设分行,但从地区分布上看,银行主要集聚在青岛和济南,其余地区银行分行数量相对较少。山东省内银行的注册资本总规模为1551.2亿元,居全国第三,但注册资本规模分化显著,省内注册资本小于5亿元的小型银行占比58.0%。省内区域性商业银行254家,居全国第二,包括14家城商银行、110家农商银行、126家村镇银行以及少数民营和外资银行,全省城农商行数量居全国首位。尽管山东省区域性银行体量庞大,但整体信用状况与其经济地位匹配程度欠佳,山东省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城农商行近年来资本充足率承压,支持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偏弱。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相对不足。证券公司方面,证券公司数量而言,截至2023年4月,注册地在山东的证券公司仅有3家,包括位于济南的中泰证券、位于青岛的联储证券和中信证券(山东)。证券公司服务能力而言,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多维度排名最新榜单,山东省3家证券机构中实力最强的中泰证券总资产规模排名全国第16,营业收入排名全国第16,净利润排名全国第18,证券投资业务收入排名全国第20。无论是从数量、规模、业务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上看,我省证券机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保险公司方面,在全国200多家保险公司中,山东只有5家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并且均成立于2010年之后,总资产均不足百亿元,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50亿元,资质较弱。

最后,金融资源存在错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渠道不畅。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直接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从我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总量来看,尽管近年来我省社融增量保持连续增长,但仍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山东省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241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低于广东、浙江、江苏。然而,同年山东GDP排名全国第三,浙江GDP排名第四,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却达到34921亿元,我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达到浙江的六成,这直接体现出我省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进一步反映出我省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深层次重要原因之一:直接融资不足。2022年,山东全省企业债券融资增加254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391亿元,直接融资共计新增2934亿元,无论是企业债券融资还是股票融资,都远远低于江苏和浙江的水平。  

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助力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订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从短期看,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合力寻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采取延长银行贷款期限、降低再融资成本等方法,保障公开市场债券的兑付,“以时间换空间”。从中长期看,积极推动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分类,厘清政府和企业的权责利边界,使从事市场化业务的城投公司转型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地方国有企业,对于继续从事具有准公共性质项目建设的城投公司,其基建项目融资需求由政府信用覆盖。

二是优化银行信贷结构,鼓励银行开辟信贷融资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试点方式扩展深化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覆盖范围,创新信贷资金收益模式,释放银行放贷热情,扶持企业长期发展。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鼓励银行深耕一个或几个具有战略布局意义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以优厚的激励挖掘复合背景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建立健全银行从事股权投资的全流程风险评估、防控和管理机制,保障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顺畅安全开展,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三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实体经济。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辅导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化与各大交易所的战略合作,努力做好债券融资。促进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创业投资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投机构,畅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增强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引领作用,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学配置引导基金资源服务我省“十强”产业和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王元军,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