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货  > 正文
多彩民族有多彩|银光交错中,远古的台江苗族就在眼前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时间:2023-09-08 18:04:18

熔铸、压花、镂花、拉丝、绕丝、錾花、焊花……一个精美的银器要经过30多道细工才能完成。说苗族,不能绕过的就是银饰。

苗族银饰,如同苗族刺绣、织锦、蜡染等装饰物一样,是苗族支系相互区别的重要表征,各支系银饰仍有其固定的,世代相传的固定样式作为本支系区别于其他支系的标志,因而具有部落微记艺术的属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吴国武的苗族银饰作品(局部)

9月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贵州、广西、云南省(区)党委网信办及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站在清水江畔听苗族银饰的回响。

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

据了解,台江县基本集中了苗族银饰精华,是黔东南苗族银饰的重要代表之一。

台江苗族银饰在制作工艺上,充分利用银材的良好延展性,采用薄片、拉丝、压铸、压模、捶打、镶焊、錾花、扭丝等多种技巧达成材质的不同外形美感。在形式特征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并具有部落标志特性,各支系有本支系独有的银饰件与他支系相区别,这是苗族银饰不同于一般工艺美术的最大特征。

吴水根的银饰作品

施洞镇作为黔东南清水江水系的重要码头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穿过历史长河,这里如今已经成为了台江银饰刺绣的集中地。

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已经从事苗族银饰锻制手艺38年。在他的工坊里,摆放着一个他最为满意的作品——图腾柱。

吴水根正在展示作品《图腾柱》

“这个图腾柱我一个人做的话需要三个月,之所以叫图腾柱是因为上面有我们苗族祖先——蝴蝶妈妈的图腾以及其他动物图腾。”吴水根说,这个作品里融合了所有的银饰制作工艺。

吴水根为了传承苗族银饰制作工艺,成立了公司、收了徒弟,“我从1993年开始带徒弟,手把手带出来的有19个。”吴水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教给徒弟,“看到他们通过这门手艺过上好日子,我就很满意了。”

在施洞镇全镇从事银饰有108户300余人,其中银饰企业36家(含微企),从业人员264人,年产值1087万元;银饰个体工商户117户,从业人员274人,年产值630万元。

施洞镇

吴国武是施洞镇众多从业者之一,也是为数不多仍坚守匠心的苗银锻造传承人之一。出身银匠世家的他,是家族里能数起的第八代“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银匠。这些年,凭借一手精湛的苗银锻造技艺,吴国武开起了集制作、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银饰店铺。

与吴水根擅长雕刻不同,吴国武更擅长利用拉丝技艺制作苗族银饰,在他店铺的产品展示柜里有一个精美的名为《姊妹铜鼓》的苗族银饰作品。

苗族银饰作品《姊妹铜鼓》

“我们苗族本身就喜欢铜鼓,因此在做这个铜鼓的时候我就根据苗族姊妹节来做,差不多做了四个月。”吴国武说,要把银丝拉细需要耐心,“一般就拉到26,当时我们最细可以拉到20,和头发丝差不多细。”

吴国武虽然从小和父亲、家中兄弟们一起学习银饰制作,但真正系统学习还是退伍后,当兵两年让他更有耐心、更能沉得下心做银饰。

从那以后,他一直想着如何把苗族银饰做得更好看以更好地推介出去。

吴国武正在介绍他正在制作的作品

2020年11月,吴国武的作品《龙舟》入选贵州省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以深受施洞银饰喜爱的拉丝、雕刻加工为基础,以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具有抽象、形象逼真、层次分明的特点,特别是他手工绘银饰图案的精湛技艺,在布上绘制出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缜密精致、豪华富贵的美丽画面。

近年来,为了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手艺,台江县出台实施了各种扶持银饰苗绣发展的政策以保护这些珍贵的苗族技艺与记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高航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徐然

三审 刘丹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